记者 杜巧梅 重庆报道
(资料图片)
“2022年汽车产业是中国的热点和亮点,尤其是汽车出口总数量突破300万辆,达到了311万辆,同比增加54%。”6月8日,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赵扬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强劲,我们从产品出口正在转向品牌出海。”
2022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进入2023年,汽车出口的高增长态势还在延续。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107万辆,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6月8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0.2万辆,同比增长64.0%,环比增长1.0%。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0%,共9.2万辆,同比增长135.7%,环比增长1.2%,中国汽车出口依旧保持着强势增长。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世界范围内产业格局的重组,竞争的格局会发生哪些变化,中国汽车面临的机会、挑战和风险以及我们应对之策是什么,欧美日市场能否直接复制中国的产品模式,如何融入目的国当地的市场,如何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非贸易壁垒等等,也都是中国汽车由“产品出口”转向“品牌出海”的过程中的必答题。
汽车“出海”迎来新机遇
在出口的强势增长下,中国汽车正在成为汽车产业全球化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认为,中国品牌之所以能够“走出去”,是因为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首先实现了技术创新,完成了从传统燃油硬件平台到新能源智能架构的过渡;其次开展模式创新,尤其是头部品牌,从过去B2B营销模式变革为直接进行的C2C模式;最后是品类创新,让汽车市场的产品不再是传统的出行工具,而成为移动的智能空间。
“整个全球市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蓝海,走出去是我们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我们不但要走出去,而且我们要走上去。新能源时代的豪华,将会从中国驶向全世界。”
基于中国品牌在外的竞争格局,长安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孙泽军指出,同行们走出了“差异化”,一方面各家增长的目标市场和动能有所区隔,另一方面不同于原来走出去时的同质化产品,逐渐在产品上有所差别。在这种良性的竞争格局下,中国汽车出海走到了“吃肉”环节,从过去10-15年赔本赚吆喝的时代终于步入了盈利状态。
对此,JFP Holdings董事总经理、首席运营官James O" Neill也谈到,中国汽车的出海成功是因为中国能够开发全球领先的技术;同时,在国内市场中积累的运营经验与成本优势,使得在探索海外市场时能够以较为优势的价格买到高质量的汽车产品;另外,受益于品牌的推广战略,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外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深耕国际市场依旧存在“风浪”
在机遇之下,中国汽车深入海外市场也依旧面临挑战。
安徽江淮汽车(60041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认为,中国乘用车产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升级迭代非常迅速,但是一些海外地区还面临着数据管制、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等问题。同时,虽然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零排放,但是在整个产业链条中还存在一些材料可回收、制造过程中碳排放的问题,都需要予以应对和解决。
孙泽军也指出了中国汽车在高歌猛进的同时面临着海外地缘政治、敏感市场的合规、海外经营、海外法规等一系列风险;同时,在国内现在基本上实现智能化辅助驾驶都不是问题的情况下,智能化却没有走出去,所以在海外本地运营商、供应商的搭建还需要同行们一起努力。
与中国车企共同出海的还有配套了全球各大车企的宁德时代(300750)。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整个出货中出口超过1/3。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宁德时代董事长助理孟祥峰也坦言,在中国生产的动力电池在碳足迹法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挑战。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产品的性价比与竞争力之外,还要满足欧洲、美国以及全球目的地出口国的法规要求。
此外,从宏观方面,James O" Neill也提出了中国汽车出海所面临的挑战,例如中欧贸易逆差下所面临的政府压力,以及中美关系所造成的技术转让黑名单、贸易壁垒等,都会给中国汽车出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汽车如何“扬帆起航”?
针对中国汽车出海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人士也基于品牌的出海战略与实践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电动车正在兴起,而新能源车将会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但是要应对这些挑战和激烈的竞争,车企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变得更有竞争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驻华高级顾问兼中国区负责人海博指出。
在海博看来,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符合当地环境标准要求并加强国际合作。
“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国际化、走出中国,需要在当地建造自己的制造厂,这是最好的方式。如果看一下西方公司的例子,他们将自己的生产外包,并且能够建立起市场和制造基础,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社会的发展,这是一条中国汽车企业可以考虑的道路。”海博进一步指出。
同样,孙泽军也认为,汽车出海需要体系化,从通用化的轮胎、轮毂、蓄电池到逐步规模化,研发体系、质量体系、验证体系要走出去。
“如果只是本整车市场卖到本地去,走不远。”孙泽军指出。
在产品方面,张鹏认为需要商乘并举、油电并进,注入产品发展新动能,不仅要把中国最新的设计带到海外,也要把中国智能化、最新一代的智能网联带到海外去。
“一是品质,不能靠性价比、不能靠成本,还是靠品质。二是要合规,要尊重当地的法规。三是要共赢,要给客户创造价值,要给当地的老百姓或者用户增加获得感。四是从贸易走出去变成布局产能,不管是独资建厂还是合资建厂还是技术合作,而不简单是卖产品。”孟祥峰表示,能否在海外拿到更多的份额,是中国电池能不能保证竞争力和领先的关键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汽车加速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以蔚来、岚图、比亚迪(002594)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也在向发达国家汽车市场逐步渗透。
而在这个过程中,James O" Neill认为车企需要做的就是避免日本车企发展的“陷阱”和模式,避免在价格战上做文章。
“日本车企花了20年的时间来摆脱‘低价’这个标签,所以我们要避免在进入到海外市场的时候,让消费者认为中国的品牌只是价格低而已。有些企业做得不错,比如服务很好、品牌很好,而不仅仅是价格,这是中国车企可以学习和考虑的。”James O" Neill最后表示。
标签: